
塑強基建支柱優勢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航站樓內部開闊通明
近日,中建八局承建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T3B 航站樓通過竣工驗收,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整體擴充至 4 條跑道、4 座航站樓,進一步提升運行保障能力和航空交通的便捷性,助推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
鯤鵬展翅,匠心打造“未來”樞紐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項目總建筑面積約 36 萬平方米,由主樓和四條指廊組成,其中主樓分為地上四層、地下二層,投用后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 萬人次、飛機起降 58 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的需求。項目采用“鯤鵬展翅,蓄勢騰飛”的設計理念,整體造型取意于“大江奔流、崇山峻嶺”,屋頂形式提取了“兩江匯流、鴻鵠展翅”的地域元素,展現重慶獨特的山水風貌。進入航站樓內部,巨大的弧形星空頂映入眼簾,一道道月牙形的采光舷窗劃出流暢的弧線,充滿了賽博朋克的未來風。
勇于挑戰,改革創新尋突破
項目施工區域面積大、工藝復雜,為順利推動進度并確?;炷潦┕べ|量,項目團隊借鑒了國內外航站樓先進做法,現場進行同條件 1:1 足尺和 1:2 縮尺試驗,通過配合比優化、合理分倉、預應力深化、智能養護等措施,解決了有粘結預應力工序復雜等問題。
同時,為加強現場質量控制,項目使用搭載高精度激光標高控制系統和測量系統的智能機器人,動態調整并精準控制執行,使得工程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就可達到找平層的平整度要求,實現地面澆筑一次成型,項目得以提前一個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項目幕墻總面積約 12.8 萬平方米,不銹鋼單索玻璃幕墻面積約 3 萬平方米,其中幕墻玻璃的支撐結構采用了單層平面索網結構。作為一種較新的受力體系,控制該結構的受力平衡成了一大難題。項目團隊通過建立單索支撐結構體系模型,分析索網的變形與預應力的關系,以及索內應力的大小和索網平面在抵抗風荷載時各節點的適應能力,最終使單索支撐結構達到自平衡,順利推進項目幕墻建設。
科技領航,創新協同展成效
項目屋蓋鋼結構為異形三維曲面造型,焊接球網架規模大、跨度大、高差大,施工期間飛機不停航,大型履帶吊受場地限制,不能直接吊裝對網架的安裝帶來較大挑戰。項目團隊依托自主研發的建筑信息模型云協同深化平臺,進行全專業協同深化,整合各方資源信息,構建了 36 萬平方米建筑的全專業、高精度的建筑信息模型,并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為后續建設奠定基礎。
項目建設過程中還面臨復雜型鋼混凝土梁柱節點區域存在多條梁交叉、多層鋼筋穿插施工的挑戰,項目團隊提前與相關單位對接,參與鋼結構深化設計,保證現場鋼筋穿插施工的可行性。項目部運用建筑信息模型建立型鋼混凝土梁柱節點鋼筋排布模型,并制作模擬演示動畫,在項目現場統籌協調各專業的工序銜接,對建設者進行可視化交底,保證了精準高效建設。
作為三星級智慧工地,項目建設了集合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物聯網檢測、安全施工檢測、塔吊可視化監控系統、智慧揚塵管理系統等智慧化、全方位管理系統為一體的指揮中心,可實現項目建設相關信息儲存、現場查詢、線上調度等全過程智慧化管理。